【TIPS】你应该知道的二十四节气
现在随着科技化越来越先进,我们对于天气变化的了解都能通过网络来知晓,但是你知道中国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的二十四节气吗?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,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,对于中国的古文明,你应该知道的更多,快来get一下二十四节气的原理吧!
- 立春: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,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。
- 雨水:时春风遍吹,冰雪融化,空气湿润,雨水增多,所以叫雨水。
- 惊蛰:这个节气表示“立春”以后天气转暖,春雷开始震响,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,所以叫惊蛰。
- 春分: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,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,所以叫春分。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,北半球昼长夜短。
- 清明:此时气候清爽温暖,草木始发新枝芽,万物开始生长,农民忙于春耕春种。
- 谷雨: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,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,所以,谷雨就是“雨生百谷”。
- 立夏:是夏季的开始,从此进入夏天,万物旺盛大。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。
- 小满:从小满开始,大麦、冬小麦等夏收作物,已经结果、籽粒饱满,但尚未成熟,所以叫小满。
- 芒种: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,如晚谷、黍、稷等。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。
- 夏至:太阳在黄经90°“夏至点”时,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,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。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、黑夜最短的一天,从这一天起,进入炎热季节,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
- 小暑:斗指辛。太阳黄经为105°。天气已经很热了,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,所以叫小暑。此时,已是初伏前后。
- 大暑: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,正值勤二伏前后,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,经常出现40℃高温天气。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。
- 立秋:北斗指向西南。太阳黄经为135°。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,秋高气爽,月明风清。此后,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。
- 处暑: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。暑气就要散了。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。是气候变凉的象征,表示暑天终止。
- 白露:斗指癸。太阳黄经为165°。天气转凉,地面水汽结露。
- 秋分: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,阳光几乎直射赤道,昼夜几乎相等。从这一天起,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,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。
- 寒露:白露后,天气转凉,开始出现露水,到了寒露,则露水日多,且气温更低了。
- 霜降:天气已冷,开始有霜冻了,所以叫霜降。
- 立冬:斗指乾。太阳黄经为225°。习惯上,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
- 小雪:气温下降,开始降雪,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,所以叫小雪。小雪前后,黄河流域开始降雪(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);而北方,已进入封冻季节。
- 大雪:斗大雪前后,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;而北方,已是“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的严冬了。
- 冬至:冬至这一天,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,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,黑夜最长,开始进入数九寒天。
- 小寒:小寒以后,开始进入寒冷季节。冷气积久而寒,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。
- 大寒: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。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,四九之初。谚云:“三九四九冰上走”。